讀完蔡崇達的作品集《皮囊》,它是來自于朋友微信上的推薦,那個推薦鏈接了他書里的第一篇同名文章《皮囊》,寫他外婆的母親,那是一個堅硬而睿智的女人。看這篇文章,那個失去了女兒還能冷靜的在祭祀上一下摔死掙扎的公雞,并說出“別讓這肉體再折騰它的魂靈”精彩話語的老太,真的讓我喜歡的不行。于是,買來書細細品讀,第一次從書里看到閩南人的生活,第一次漸漸明白為什么閩南人會那么尊崇大家族,原來他們是始終有信仰的,他們從來都沒有忘記媽祖和各類祖先,逢年過節(jié)會一家人去祭拜,遇到大事小事會選擇和神靈的對話溝通,因為一直內(nèi)心有堅定依靠,使得作者和他的老太、媽媽哪怕經(jīng)歷最艱難的人生,也依然心存希望。
《皮囊》里寫外婆的母親,失去了女兒卻沒有哭泣,問她為什么,她說因為她“舍得”,當作者詢問她對舅公游泳訓(xùn)練的狠心傳言時,她說“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如果你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材”。就是這個堅硬如石頭的老太,92歲高齡還可以攀到屋頂去修補漏洞,我想蔡崇達的人生,能夠堅強的面對一次次挑戰(zhàn),從那個大海邊的小鎮(zhèn)走到北京,走向更遼闊的世界,老太的人生觀應(yīng)該是他成長路上的第一份人生禮物吧。
我身邊有一個朋友,始終不能理解在老家執(zhí)著于建房子的父母,不能夠明白為什么所有的身家要去蓋那個根本就知道很快要很拆掉的房子,在《母親的房子》一文里,隨著蔡崇達的敘述,我漸漸明白了他的母親內(nèi)心的那份近乎令人感覺不近人情的堅持。蓋房子是因為母親對父親的愛,無論父親是健康、是生病、還是離世,這份愛成為母親人生最堅定的目標和信念,作者從最初的不可理解到最后和母親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也從這篇文章里讀懂老人家堅持背后的訴求,所以讀完第一時間給朋友推薦了這本書,也許他能在這里找到和父母溝通的契機。
我在通篇的書里感受著母親對父親、兒子的愛,感受著母親對于兒子寄予的無限的信賴,兒子從高中開始就那么自覺的開始承擔(dān)一家之主的角色,掙錢養(yǎng)家,照顧癱瘓的父親。因為這個兒子,讓家再一次有了家的感覺,也因為父親的生病,缺失,成就了蔡崇達的堅強、獨立、目標,常常說磨難是最好的學(xué)校,臨近高考兩周倒下的父親,最后沒有令到作者沉溺,反而成為了人生最強大的動力,讓他的大學(xué)生活變得緊張嚴肅,有計劃有目標,一切就是這樣成就了這個原本在青春期的時候無比迷茫的少年。而《天才文展》里的主角卻那樣意外的最后變成了廢柴,看文展的初中階段,我還計劃把文章分享給兒子看,讓他也如天才文展那樣早早開始有計劃有目標的前行,但文章看到最后,我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不能分享了,人生的變化真的讓人難以捉摸,文展的命運讓人唏噓,其實看開了,就知道一個人的命運里最關(guān)鍵的除了智商這個必要條件外,還有情商、逆商和更多的東西。
之前并不知道蔡崇達這個人,因為對這本書的好奇,才去網(wǎng)上查閱了他的信息,一個看著陽光的知識青年模樣,典型的閩南人長相,雖然年輕卻履歷豐富,如今的身家已經(jīng)超過10億。讀這些信息的時候很是好奇,是什么促使了他的快速成長和蛻變,等到讀完這本集子,已經(jīng)沒有了疑問,因為至少這是一個有情有義,有思想有目標的男人。大學(xué)四年他不曾虛度,尤其是最后一年的實習(xí),他很好的為自己早早籌謀,并最終落定職業(yè)生涯的第一步,看他的經(jīng)歷,再對比身邊太多孩子的抱怨,無業(yè)或者彷徨,我們曾經(jīng)以為現(xiàn)在的就業(yè)確實有著無比的壓力,可是為什么這個來自閩南小鎮(zhèn)的一個師范學(xué)院的男生能夠在滿是北漂的京城落腳。任何時候,機會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也是給這種有情義有責(zé)任的人的,老天也會眷顧這個愛家愛故鄉(xiāng)的男孩,不愿意看到他們家真的坍塌吧。
《殘疾》是一篇讓我感動淚流的文章,這里面寫的是他的父親,雖然那時候的父親已經(jīng)因為中風(fēng)而偏癱,雖然他們?nèi)腋F的只能每天吃母親撿回家的爛菜,但是家的溫暖卻從來沒有消失。父親就算是從頂天立地變成胖乎乎的孩童,他們依然相愛相扶,最后父親走了,蔡崇達難以紓解內(nèi)心的憤怒,但那所有的咆哮和怒吼卻讓我淚流,因為那里面承載的是一個小小男生最大的壓力和愛,那份愛是壓抑的,變成了全部兒子對家的責(zé)任。
“春節(jié)不回家無家,清明不回家無祖”蔡崇達母親的話語用最通俗的表達,告訴了我們最質(zhì)樸的情感,就是這種情感堅定著所有游子回家的信念,讓蔡崇達無論走到哪里都堅信自己是有家的人。我很羨慕他文章里關(guān)于祭祖的描述,那樣的情景我們只存在于想象中了,新生的生命一個個涌現(xiàn),長輩們一年年漸漸變成被祭拜的對象,而家族因此生生不息,無論去的,還是在的,都知道這里是家,這里是歸宿。
有家的感覺,真好!有愛的感覺,真好!這是勇氣,這是力量,這是生命的傳承......
